Music

Top Left Handed Guitar Players | 著名左手吉他手

Jimi Hendrix

詹姆斯·馬歇爾·亨德里克斯(英語:James Marshall Hendrix,1942年11月27日-1970年9月18日),暱稱為吉米·漢崔克斯(Jimi Hendrix),原名強尼·阿倫·亨德里克斯(Johnny Allen Hendrix),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是一位著名的美國吉他手、歌手、音樂人,雖然他的主要音樂生涯只持續了4年,詹姆斯仍被公認為是流行樂史上最重要的電吉他手,也是20世紀最著名的音樂家之一。 搖滾名人堂形容他是「搖滾樂史上最偉大的樂手」。 1967年Melody Maker 讀者投票選出的流行音樂家,1968年滾石雜誌的年度最佳表演者,Disc(magazine)1969年世界頂尖音樂家,1970年吉他手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將他命名為年度最佳搖滾吉他手,1992年吉米·漢崔克斯 經驗被引入搖滾名人堂 ,並於2005年引入英國名人堂。2003年滾石雜誌評選史上最偉大一百位吉他手,吉米·漢崔克斯被評選為第1名, 2011年滾石雜誌一百大吉他手再次評選他為第1名。

早年生平
Hendrix生於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出生時被取名為Johnny Allen Hendrix,他的父母是Al Hendrix和Lucille Jeter。他的父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退役之後將他改名為James Marshall Hendrix。Hendrix幼年時個性敏感且害羞。與他同年代的音樂家約翰·藍儂和保羅·麥卡尼一樣,Hendrix受到家庭影響很深。他的父母在1951年離婚,他的母親在隔年過世。他非常喜歡貓王(亨德里克斯十五歲,也就是1957年,看了9月1日貓王在西雅圖Sick’s體育場舉辦的演唱會,兩個月後他創作了一幅內容為貓王演奏吉他的水彩畫,這幅畫在City’s Rock博物館)。亨德里克斯跟他的祖母Nora Rose Moore非常親近。Nora的父親是一位自由民,母親是一位非裔血統的切羅基人[4]。她對Hendrix灌輸了強烈的概念,即應該以擁有美國本土印第安人的血統而自豪。

Jimi的祖父母都是歌舞特技演員,他們居住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那裡也是Jimi的父親Al Hendrix出生的地方。之後Al搬到了西雅圖,在那裡他結識了Jimi的母親Lucille Jeter並結婚。在Lucille過世後Al給了Jimi一把夏威夷四弦琴,然後不久又花$5買了一把木吉他給Jimi,從此Jimi Hendrix走上了音樂之路。

演藝生涯
吉米·漢崔克斯於1970年組成《吉卜賽人樂隊》,在美國及歐洲作巡迴演出。1970年9月16日,即他去世前兩天,亨德里克斯於朗尼·史葛在倫敦蘇豪區經營的朗尼史葛爵士俱樂部與艾力·波頓作即興表演,成為他的最後一次公開演出。兩天後,他在一家倫敦旅館死於藥物窒息。

亨德里克斯的吉他技術完全是自學,因為他是左撇子,因此將一把右手吉他的琴弦以反向順序安裝,以左手演奏。作為一名吉他手,他受到了像是藍調和節奏藍調的吉他前輩的影響,然後在這些基礎上做出了重大創新。影響他的樂手包括藍調吉他手B·B·金,艾伯特·金,巴迪·蓋伊,T-Bone Walker,馬迪·沃特斯,以及對R&B和靈魂樂做出過卓越貢獻的柯提斯·梅菲爾德。另外,亨德里克斯也受爵士樂影響很深;他經常說他個人最愛的樂手是Rahsaan Roland Kirk。

成就與影響
亨德里克斯創造性地發展了傳統搖滾吉他和電子藍調的演奏技巧,儘管在他之前的一些藝術家,比如奇想樂團的戴夫·戴維斯和何許人合唱團的皮特·湯申德已經把回授及失真等效果運用於那些急速獨奏上,亨德里克斯是第一位把這些電吉他哇音踏板效果器和音箱的回饋與失真吉他放大器反饋,作為其歌曲作品的整體表現手法和帶入錄音室錄製歌曲的吉他手。

身為一位錄音室製作人,亨德里克斯也是第一位利用錄音室效果,表達其音樂理念的藍調搖滾樂手。顯然他是那些最早嘗試在錄音過程中添加立體聲效的製作人之一。另外他也專精於作曲,他的作品在其生前和過世後被許多音樂人重新詮釋過。

亨德里克斯具爭議性同時也原創性的風格,可以用其在《星條旗》中,用吉他模仿出戰爭中 的聲音(包括機槍聲,轟炸聲以及人們的尖叫聲)的激情演奏舉例。他對此曲的印象派手法充分描繪出了當時普遍的反美主義潮流,成為了60年代動盪時期的美國社會的內心獨白。

Purple Haze (Live at the Atlanta Pop Festival) (Digital Video)

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 – Foxey Lady (Miami Pop 1968)

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 – Voodoo Child (Slight Return) (Live In Maui, 1970)

Pawn Stars: Jimi Hendrix’s HOLY GRAIL of Guitars (Season 9)

KURT COBAIN

寇特·唐納·柯本(英語:Kurt Donald Cobain,1967年2月20日-1994年4月5日),美國音樂家,以身為油漬搖滾樂團超脫樂團的主唱、吉他手與詞曲創作者著名。

油漬搖滾,又譯垃圾搖滾、頹廢搖滾(英語:Grunge,亦被稱Seattle sound、西雅圖之聲),是一种隸屬於另類搖滾的音樂流派与亞文化類別,起源於1980年代中期美國西岸的華盛頓州,特別是西雅圖一帶。早期的油漬搖滾運動是圍繞著西雅圖獨立唱片廠牌Sub Pop(地下流行)與該地區的地下音樂場景而展開的。Sub Pop別出心裁地對外界宣傳這種“西北龐克”風格的流派,同時鼓勵媒體將之稱爲“Grunge”(即“垃圾”之意),最終指向一種將龐克與重金屬混合的音樂風格 。

憑藉著第二張專輯《Nevermind》中的主打單曲《彷彿青少年氣息》,超脫樂團成功打入主流市場,並推廣了另類搖滾的延伸曲風:油漬搖滾。其他西雅圖油漬搖滾樂團,如愛麗絲囚徒、珍珠果醬與聲音花園等,也吸引了更廣泛的聽眾,另類搖滾並因此成了美國1990年代早期與中期,電台與音樂頻道的主要音樂流派。超脫樂團躍身成了「X世代」的「旗艦樂團」,而樂團的領銜者柯本則被眾多媒體追捧,《滾石雜誌》更將柯本稱為是「這一代的發言人」[1]。柯本對受到大量關注深感不自在,轉而將他的重心擺在樂團的音樂上,認為樂團的藝術理念與所傳達的要旨遭到了大眾的誤解,而以樂團的第三張錄音室專輯《母體》(1993年)分辨出樂團真正的歌迷。

在生命的最後一年,柯本被海洛因的藥癮所苦,慢性危害健康問題和抑鬱症纏身,很難繼續應付維持自己的名聲和公眾形象,並被圍繞著他與他的妻子,也是音樂家的寇特妮·洛芙的職業及私人壓力壓得難以喘氣。1994年4月5日,柯本被發現死於西雅圖的家中,官方裁定死因是飲彈自盡。寇特·柯本之死並成了爭論不休的話題。

超脫樂團(英語:Nirvana),中國大陸作涅槃樂隊,是一支美國的油漬搖滾樂團,於1987年在華盛頓州的亞伯丁組建,通過他們專輯《Nevermind》裡的Lithium和Smells Like Teen Spirit兩首作品打入美國主流音樂。儘管在他們七年的職業生涯中只發行了三張錄音室專輯,超脫樂團已經被視為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重要的另類搖滾樂團之一。雖然樂團於1994年主唱科特·柯本去世後解散。超脫樂團自他們的首張同名專輯開始,單在美國便擁有2500萬的專輯銷售量,在全球更超過了5000萬。

生平
幼年
1967年2月20日,寇特·唐納·柯本出生於華盛頓州亞伯丁格雷斯港社區醫院。他出生後頭六個月住在華盛頓州霍奎厄姆,後來一家人搬到了隔壁城市亞伯丁。他的父親,唐納·李蘭·柯本,是愛爾蘭與法國的後裔,而他的母親,溫蒂·伊莉莎白·弗蘭登堡,則有著愛爾蘭、德國與英國的血統。柯本有一個妹妹,名為金柏莉,出生於1970年4月24日。柯本很早就顯露出對音樂的興趣。據他的阿姨瑪莉所說,「他從二歲起就開始唱歌。他總是唱著披頭四的歌曲,像是〈Hey Jude〉。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富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柯本的父母在他八歲時離異,柯本後來對此表示,這件事對他的一生造成了深切的影響。他的母親指出,在此之後,柯本的個性一百八十度大轉變,變得沉默寡言而內向。在1993年的一次訪談中,柯本說道,「我記得我基於某些原因,覺得羞愧。我為我的父母感到羞愧。我在學校再也沒辦法面對某些朋友,因為我不顧一切的想要擁有普通,你知道,典型的家庭。媽媽、爸爸。我渴望這種平安,所以我痛恨我的父母,我因此沉默了好些年[9]。」在離婚後,柯本和母親生活了一年,隨後搬到了華盛頓州的蒙特薩諾與父親同住。然而,數年後,他青春期的過分叛逆讓父親無法承受,而柯本也彆扭地生活在朋友與家人之間。

高中
寇特·柯本在高中時已經想組樂團, 當時他認識了比他大兩年的克里斯特·諾弗賽立克(Krist Novoselic)並與他一起練習。期間他們分別與好幾位鼓手組合過,包括 Aaron Burckhard 和 Dale Crover,並將樂團名轉換了好幾次,到最後他們選用了 Chad Channing 為他們的鼓手並以 Nirvana 作為隊名。

Bleach
1989年, Nirvana 推出第一張大碟《漂白》(Bleach),Bleach 的銷量不俗,而且使得有更多人注意到他們,之後他們決定離開原來的唱片公司 Sub Pop 而與另一間唱片公司 David Geffen Company(DGC)簽約。DGC 是間極具規模的公司,Nirvana 是第一支非主流的樂團加盟到大唱片公司。同年9月,換了戴夫·格羅爾(Dave Grohl)為鼓手的 Nirvana 推出第二張唱片《從不介意》(Nevermind)。其中一曲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除了是 Nevermind 大賣的主因,更將超脫樂團推進到主流音樂裡。

雖然並不是有很多人明白歌詞的真正含意,但單是曲本身就足以吸引到無數的聽眾。Nevermind 賣出了超過一千萬張。但寇特·柯本一時之間接受不到這些事實,他突然變得受歡迎,突然富有起來,但他發覺自己無法去適應這種明星生活。早在1990年他就開始嘗試海洛因,到他成名之後,用量不減反增。他解釋說海洛因能夠抑止到他胃潰瘍的疼痛和腸疼痛,但實際上,他服用海洛因和上述的這些壓力是有些關係的。後來他和妻子寇特妮·洛芙(Courtney Love)被傳媒揭發吸毒後受到極大的輿論壓力,而他用海洛因的次數變得更加頻密,不時因吸毒過量(Overdose)而昏迷。

寇特·柯本發現有很多人都誤解了他寫的歌詞的意思。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Rape Me(中文譯名「強姦我」)這首歌。Rape Me 其實是一首表達當時的媒體無時無刻都在盯著他,但事實上有很多人都全將寇特·柯本的原意完全誤解。新加坡政府甚至要求 Nirvana 將 Rape Me 改過另一個歌名,他們的第三張大碟《母體》(In Utero)才可以在新加坡發售。

在1992年2月24日,寇特·柯本與已懷孕的 Courtney Love 在夏威夷結婚。同年8月18日,他們女兒的 Frances Bean Cobain 出生。1993年9月,In Utero 正式發行。這張大碟受到很高評價,而且賣得很十分好。 儘管它令到一些只喜歡 Nevermind 風格的歌迷失望。

涅槃樂隊主唱科特·柯本自殺懸案 Kurt Cobain NIRVANA 搖滾樂隊

Nirvana – Rape Me (Live at the Paramount 1991) HD

Nirvana – Breed(Live at the Paramount 1991) HD

Nirvana – 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Live On MTV Unplugged Unedited)

he Best Of Nirvana – Nirvana Greatest Hits Full Album – Kurt Cobain

Albert King

艾伯特·尼爾森(Albert Nelson,1923年4月25日-1992年12月21日),藝名艾伯特·金(Albert King)是美國藍調吉他手及歌者,其演奏影響了許多的藍調吉他手。他是「藍調吉他三王」(Three Kings of the Blues Guitar)之一(另外二位是B·B·金及弗雷德·金)。他最著名的可能是1967年的單曲《Born Under a Bad Sign》。

艾伯特·金的身高較一般人高,有資料提出其身高為6英尺4英寸(1.93公尺)或6英尺7英寸(2.01公尺),體重250英磅(110公斤),因為其溫柔的歌聲及較高的身材,被稱為「天鵝絨推土機」(The Velvet Bulldozer)。

艾伯特·金在1992年過世,在2013年5月時列名搖滾名人堂。

Albert King – Blues Power – 9/23/1970 – Fillmore East (Official)

Albert King & Stevie Ray Vaughan – Blues Jam Session

Albert King – Full Concert – 09/23/70 – Fillmore East (OFFICIAL)

Al McKay 

Albert Phillip Al McKay(生於 1948 年 2 月 2 日)是一位美國吉他手、詞曲作者和唱片製作人。他是Watts 103rd Rhythm Street Band和Earth, Wind & Fire的前成員,為此他於 2000 年入選搖滾名人堂。McKay 現在領導著自己的樂隊 Al McKay All Stars。

傳記
McKay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出生和長大,他的第一份職業演出是作為Ike & Tina Turner Revue 的吉他手。然後他繼續成為The Watts 103rd Rhythm Street Band的成員。McKay 後來於 1973 年加入了Earth, Wind & Fire樂隊。他最終於 1981 年離開了樂隊。

McKay 現在與他的樂隊 The Al McKay Allstars 一起演出,演出名為 The Earth, Wind & Fire Experience。2001 年,樂隊發行了一張名為Al Dente的錄音室專輯。2003年還發行了一張名為《富士山現場》的現場專輯。

個人作品
Mc Kay 還參與了Gene Harris 1976 年的專輯In a Special Way、Eddie Henderson 1977 年的 LP Comin’ Through、Patrice Rushen 1977 年的 LP Shout It Out、1978 年的Patrice、1979 年的Pizzazz和她 1980 年的錄音室專輯Posh。此外,McKay 在Ramsey Lewis的 1980 LP Routes、Herbie Hancock的 1981 專輯Magic Windows和A Taste of Honey的 1982 LP Ladies of the Eighties中表演。McKay 還在他們 1984 年的工作室 LP 中聯合製作了The TemptationsTruly for You,並在她 1986 年的專輯Always in the Mood中製作了Shirley Jones。

後來他演奏了Norman Brown 1992 年的專輯《Just Between Us》和 Ramsey Lewis 1993 年的 LP Sky Islands。

Albert Phillip Al McKay (born February 2, 1948) is an American guitarist, songwriter, and record producer. He is a former member of The Watts 103rd Rhythm Street Band and Earth, Wind & Fire, for which he was inducted into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 in 2000. McKay now leads his own group called the Al McKay All Stars.

Biography
Born and raised in New Orleans, Louisiana, United States, McKay’s first professional gig was as a guitarist for the Ike & Tina Turner Revue. He then went on to become a member of The Watts 103rd Rhythm Street Band. McKay later joined up with the band Earth, Wind & Fire in 1973. He eventually left the group in 1981.

McKay now performs with his band, The Al McKay Allstars, performing a show called The Earth, Wind & Fire Experience. During 2001, the group released a studio album entitled Al Dente. A live album called Live at Mt. Fuji was also issued in 2003.

Solo work
Mc Kay also played on Gene Harris’s 1976 album In a Special Way, Eddie Henderson’s 1977 LP Comin’ Through, Patrice Rushen’s 1977 LP Shout It Out, 1978’s Patrice, 1979’s Pizzazz and her 1980 studio album, Posh. As well, McKay performed on Ramsey Lewis’ 1980 LP Routes, Herbie Hancock’s 1981 album Magic Windows and A Taste of Honey’s 1982 LP Ladies of the Eighties. McKay also co-produced The Temptations on their 1984 studio LP Truly for You, and produced Shirley Jones on her 1986 album, Always in the Mood.

He later played upon Norman Brown’s 1992 album Just Between Us and on Ramsey Lewis’ 1993 LP Sky Islands.

Al Mckay – Shinning Star – Star licks masters series

Al mckay&Bruce Conte Session2 「Hefty lefty」

PAUL McCARTNEY

詹姆士·保羅·麥卡尼爵士,CH,MBE(英語:Sir James Paul McCartney,1942年6月18日-),英國搖滾音樂家、創作歌手、多樂器演奏者以及作曲家,前披頭四(1960年-1970年)及羽翼合唱團(1971年-1981年)樂團隊員。《金氏世界紀錄大全》記載保羅·麥卡尼為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的作曲家[2]。

作為前披頭四的成員,保羅·麥卡尼與約翰·藍儂、喬治·哈里森和林哥·史達一起取得世界性的知名度,特別是他與藍儂形成了非常成功而且影響力深遠的創作組合[3],兩人攜手寫出好些搖滾樂界最受歡迎的歌曲,例如《Hey Jude》、《Let It Be》等都經常被視為流行樂界的金曲;而《Helter Skelter》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首重金屬音樂;《Yesterday》是史上被翻唱次數最多的一首歌曲,已知目前已經被2,200位以上的歌手翻唱過[4],並於美國的電視及電台播放多達七百萬次[5]。麥卡特尼的事業在披頭四時期完結後依然順遂,他與首任妻子琳達·伊士曼和丹尼·萊恩組成羽翼合唱團,期間有30首歌打入英國或美國十大歌曲榜,包括《Maybe I’m Amazed》、《Live and Let Die》、《Pipes of Peace》以及與Stevie Wonder合唱的歌曲《Ebony and Ivory》。1977年的《Mull of Kintyre》甚至成為英國史上首支銷量達到二百萬張的單曲,至今仍然保持英國最高銷量(非慈善目的)單曲的記錄[6]。

麥卡特尼的團體與獨唱生涯裏,已經創作了一共60張金唱片及50張冠軍單曲,唱片總銷量超過4億張,其中有四分之一來自英國本土。他的作品佔據英國銷量榜第一位有99個星期之多,24首奪冠單曲亦使他無愧地當上英國單曲榜之王;在美國方面,除了憑個人身份進入搖滾名人堂之外,權威的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同樣有32次把麥卡特尼或唱或作的歌曲推上第一名,美國唱片業協會確認在本國售出超過1,550萬張麥卡特尼的唱片專輯。這一系列驚人的數字使金氏世界紀錄於2009年把保羅·麥卡特尼列作「流行音樂歷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家與作曲家」,而BBC新聞網讀者也選出麥卡特尼為「二千禧年最偉大作曲家」。

音樂以外,保羅·麥卡特尼也參與過電影製作、嘗試繪畫,並極力支持一些國際慈善機構的計劃。他在生活中提倡維護動物權益、推廣素食主義、普及音樂教育,同時更熱烈地投身於對抗戰後地雷、捕殺海豹以及第三世界債務的社會運動之中。麥卡特尼還是一名標準足球迷,家鄉球隊利物浦和愛華頓他都同樣支持。另一方面,其親自經營的音樂出版公司擁有超過3,000首歌曲的版權,包括傳奇人物巴迪·霍利畢生的作品及部份百老匯舞台劇如《紅男綠女》和《歌舞線上》的版權。他是英國國內最富有的人之一,2013年最新的報告估計其財產總值超過6.8億英鎊。

The Beatles – Don’t Let Me Down

PAUL McCARTNEY (1973) – MY LOVE

Paul McCartney – Tug of War (The McCartney Years) (Official Music Video)

Paul McCartney, Beck – Find My Way

Paul McCartney – Band on the Run (feat. Dave Grohl) (Glastonbury 2022)

音樂生涯
1957-1960年
1957年7月6日,在高中同學兼好友艾雲·禾漢的介紹下,十五歲的保羅·麥卡尼在胡爾頓郊區聖彼得教堂的一場社區活動中,觀看了約翰·藍儂及其樂團「採石工人」的演出(禾漢也是不定期成員之一)。由於感覺一見如故,藍儂在表演完結時邀請麥卡尼加入自己的樂團,而麥卡尼在一日之後答應,從此便形成了藍儂與麥卡尼之間長久的創作夥伴關係。兩人分工合作非常合拍,加上天賦靈感不絕,因此歌曲作品產量甚豐,有部份更是寫給披頭四以外的其他歌手獻唱。

1958年3月,麥卡尼推薦自己的同學喬治·哈里森參與「採石工人」樂團。雖然藍儂一度認為他年紀太小(哈里森比藍儂小三歲),但經過麥卡尼的游說及親自聆聽哈里森試演後,藍儂終於同意讓哈里森擔任主音吉他手。後來藍儂在藝術學校的朋友斯圖斯特·塞特克里夫亦於1960年初加入,負責彈奏貝斯[28][29]。

由1960年5月起,漸見雛形的樂團希望使用新的名字,他們考慮過「尊尼和月犬」(Johnny and the Moondogs),亦曾經以「銀色甲蟲」(The Silver Beetles)之名前往蘇格蘭表演。到8月中,他們終於落實定名為「披頭四」,同時為了應付緊接下來的德國漢堡演出之旅,連忙在8月12日招募了彼得·貝斯為固定的專職鼓手。

1960-1970年:披頭四時代

1960年8月,在亞倫·威廉斯負責接洽下,披頭四開始了漢堡之旅。隨著數次轉換表演場地(都是當地的俱樂部),旅程也不斷地延長,也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例如麥卡尼在其中一次演出後被控縱火。總而言之,經歷數百場演出的鍛鍊,披頭四在整整兩年之後才回到家鄉,繼續在利物浦的「洞穴俱樂部」進行表演,而當時塞特克里夫亦已離開樂團,只好由麥卡尼接替貝斯手的位置。

披頭四在漢堡的時候就進行了他們第一次正式的錄音,但他們並不是主角,而是在德國歌手東尼·舒利達的單曲《我的邦妮》充當伴奏樂團。不過這張唱碟卻吸引到布萊恩·愛普斯坦的注意,愛普斯坦後來成為披頭四的經理人,為他們的發展和經營作出了鉅大的貢獻。1962年5月,愛普斯坦多次向EMI推薦披頭四,但在全盤碰釘後,終於與帕洛風唱片達成協議簽訂唱片合約。

此時披頭四的成員再次出現變動,林哥·史達取代彼得·貝斯擔任樂團的鼓手。從此之後,披頭四於1963至1964年間迅速在英國和美國竄紅。1965年,他們四人已經取得世界性的知名度,更獲得英國皇室頒發的大英帝國員佐勳章。

1965年8月,披頭四發布麥卡尼創作的單曲《昨日》,其中的弦樂四重奏創意十足,歌曲被收錄在專輯《救命!》之中。這是樂團首次在錄音中使用到古典音樂元素,也是披頭四首支只由一位樂團成員完成的歌曲, 後來《昨日》成為了流行音樂史上被翻唱次數最多的單曲。同年,在錄製專輯《橡膠靈魂》的時候,麥卡尼開始動搖藍儂在樂團中的領導地位。音樂學家伊恩·麥克唐納寫道,「從1965年開始,麥卡尼不單止作為作曲家占據優勢,而且在樂器演奏、編曲,音樂製作上,當然毫無疑問也包括在指揮方面,都有傑出的才能。」評論家認為《橡膠靈魂》專輯標誌著樂團在音樂創作、歌詞深度,和精細度方面有巨大飛躍。對於被認為是披頭四所有歌曲中的閃光點與高峰的歌曲《在我的人生裏》,藍儂和麥卡尼都聲稱這是自己的作品。對於專輯,麥卡尼說,「我們有過一段帥氣討人愛的時光,現在應該開始拓寬而變得更有深度了。」錄音工程師諾曼·史密斯認為《橡膠靈魂》專輯也體現了樂團分歧的增多:「約翰和保羅的衝突變得顯然易見,而保羅更認為喬治做不好事情,保羅的要求非常苛刻。」

1966年,披頭四發布專輯《左輪手槍》,當中有充滿哲理的歌詞,實驗性的音效以及對於音樂風格的拓寬,編曲上從弦樂到迷幻音樂,專輯標誌著披頭四藝術上的巨大飛躍。單曲《平裝書作家》是連續三首麥卡尼主打歌的第一首,它在專輯發行之後推出。披頭四為歌曲《平裝書作家》和《Rain》製作了宣傳短片,它被夏理遜稱為音樂影片先驅之一,於1966年6月在「埃德·沙利文秀」和「流行頂峰」節目上播出。《左輪手槍》中的歌曲還包括麥卡尼的《Eleanor Rigby》,音樂編排用上絃樂八重奏而大受讚許。根據古爾德的說法,歌曲是「新古典樂的絕技,是真正的混合曲,令人難以給曲子定一個風格。」除了少量的和聲,歌曲中只有麥卡尼唱的主音和喬治·馬丁的編曲。

The Beatles, holding marching band instruments and wearing colourful uniforms, standing near a grave covered with flowers that spell “Beatles”. Standing behind the band are several dozen famous people.
《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的封面是「所有音樂專輯中最著名的封面」,披頭四傳記作家比爾·哈里寫道。


披頭四於1966年美國巡演後不再進行現場演出,同年年底,麥卡尼首次離開樂團為電影配樂,完成作品《家庭作風》。電影原聲是麥卡尼和喬治‧馬丁一起完成的,馬丁將兩首麥卡尼創作的主題曲寫成13種變奏,專輯沒有登上排行榜,但是麥卡尼憑著它獲得了一項艾弗·諾韋洛獎。

披頭四現場演出生涯結束後,麥卡尼察覺到樂團的變化並希望大家都保持創新動力,敦促他們做出新作品,這就成為了後來的《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專輯,它被廣泛地認為是第一張搖滾概念專輯。[48]為了給樂團建立一個新的形象,帶出更好的實驗效果,及表達他們在音樂上變得更成熟,麥卡尼創作了專輯的同名歌曲。[49]正如麥卡尼所形容:「我們一直以來都是披頭四,我們真的很討厭那套鍋蓋頭型的裝束,我們不是男孩,而是成年人,我們認為披頭四應該是藝術家而不只是表演者。」

從1966年開始,樂團在錄製專輯時開始使用實驗性風格。根據工程師吉奧夫·艾默里克:「當時披頭四在音樂和錄音方面都獨斷獨行,我們用了大量的磁帶變調變速技術以及其他技術,包括壓縮限制技術、飛行音效和自動雙軌道等音效。」在他們錄製單曲《生命中的一天》的時候,運用到40人的交響樂團,馬丁和麥卡尼輪流指揮完成了錄製。而雙主打單曲《永遠的草莓地》和《便士巷》於1966年12月錄製,但是沒有收錄在1967年6月推出的《比伯軍曹》專輯之內。麥卡尼的《她離開了家》是一首室內樂流行曲,麥克唐納將它形容為「《比伯軍曹》專輯中最好的作品,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流行歌曲。」專輯封面是由波普藝術家皮特·布雷克和珍·霍沃斯所設計的,披頭四穿著「比伯軍曹寂寞芳心俱樂部」樂團的服裝,與眾多歷史名人的拼圖站在一起。披頭四所蓄的鬍子,代表樂團逐漸形成的嬉皮士風格。古爾德寫道,「他們看似穿著英國軍服的樣子。」音樂學者大衛·史考特·卡斯坦認為《比伯軍曹》是「搖滾音樂史上最重要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張專輯。」

愛普斯坦於1967年8月去世,令到身處高峰的披頭四不知所措。麥卡尼有意帶頭邁出新的一步,於是他便逐漸取代了連儂,成為樂隊領導和商業上的管理人。他取得這個地位之後首要做的事,就是要拍攝電視電影《奇幻之旅》。這一計劃,根據披頭四歷史研究學家馬克·李維森,「由始至終都是一場噩夢。」[64]影片主要由麥卡尼執導,令到樂團首次在藝術創作方面受到批評。但影片的原聲專輯卻大受歡迎,它在英國作為迷你專輯推出,在美國則加入了最近的五支單曲作為專輯推出。《奇幻之旅》是美國Capitol唱片公司發行的專輯,後來被收錄在樂團的官方唱片集之中,它在美國本土的總銷量就達到六百萬張,成為六倍白金的專輯。

1968年1月,蘋果公司為披頭四拍攝了電影《黃色潛水艇》的預告片,而電影主要是根據麥卡尼1966年的同名歌曲而來。評論家一致對影片的音樂、視覺效果和幽默感表示高度讚揚,但是在電影上映後七個月發布的原聲專輯卻沒有收到同樣效果。1968年後期,樂團成員關係日益惡化,在錄製《披頭四》專輯(也就是為人所熟識的「白色專輯」)的時候,這樣緊張的局面越加強烈。灌錄《順其自然》專輯時隊員之間的不和更加嚴重,攝影師拍到了麥卡尼對樂團成員的一段談話:「愛普斯坦去世後我們都十分消極,我們當初都對他的管教有些反抗之意,但到現在還這麼做就是件傻事了。」

1969年3月,麥卡尼與琳達·伊士曼結為夫婦,同年8月,他們有了第一個孩子瑪麗·麥卡特尼(起這個名字是為了紀念保羅已去世的母親)。當樂團錄製最後一張專輯《艾比路》的時候,馬丁建議加入「一段連續的音樂」,並建議樂團考慮以交響曲的形式灌錄。麥卡尼表示贊同,但連儂卻反對。最後兩人妥協,連儂同意麥卡尼的提議,專輯第一面都是獨立的歌曲,第二面會有一首特長的混合曲。

1970年4月10日,因為麥卡尼和樂團成員有嚴重的經濟糾紛,麥卡尼宣布脫離樂團,正式解散日期將為該年的12月31日。麥卡尼的律師,即他的岳父李·伊士曼,在法律問題上與另外三人的經理人阿倫·克萊恩就版權和智慧財產權問題展開了鬥爭。最終於1975年1月9日在法律上宣布披頭四的糾葛結束,但是樂團在一些和EMI、克萊恩等人零星的經濟糾紛直到1989年才徹底解決。

1970-1981年:羽翼時期

1970年披頭四解散後,麥卡尼發布了第一張個人專輯《麥卡尼》開始作個人發展,後來這專輯登上美國排行榜榜首。琳達在專輯中擔任了幾首歌曲的聲部,但是大部分歌曲都是由麥卡尼一手包辦的。1971年,麥卡尼錄製第二張個人專輯《公羊》,由保羅、琳達與鼓手丹尼·斯威爾聯手合作,後來這張專輯成為英國冠軍專輯,而在美國則進入前五名,《公羊》專輯中三人合作創作的單曲《艾伯特叔叔/哈爾西海軍上將》成為美國冠軍單曲。同年,前憂鬱布魯斯樂團的吉他手丹尼·萊恩加入麥卡尼和斯威爾並組成羽翼合唱團。麥卡尼對此表示:「羽翼是我們做出的一個艱難的選擇,任何樂團想要取得像披頭四一樣的成就殊不容易,我當時就是處在那個位置。然而,當時我要不就放棄,要不就這樣做,但我熱愛音樂不想放棄。」 1971年9月,麥卡尼的女兒史黛拉出生,取名史黛拉是為了紀念琳達的兩位名字都叫史黛拉的祖母。

後來吉他手亨利·麥卡洛加入樂團,1972年羽翼合唱團的首次巡迴演唱便開始,而第一場演唱會的觀眾就是700名諾丁漢大學的學生。之後樂團又乘坐麵包車於英國各地大學舉辦了十場演唱會,這次巡演的日程並未對媒體公布,在此期間,樂團的作風低調,而主要收入都是學生所給與,而且在巡演中不會演唱披頭四時期的歌曲。緊接下來的七個星期,樂團舉行了25場歐洲演唱會,在此期間,樂團只演唱羽翼合唱團和麥卡尼個人的歌曲以及翻唱歌曲,包括小理察的《高高的莎莉》,這也是巡迴演出唯一的一首披頭四之前錄製過的歌曲。麥卡尼不想舉行大規模的巡演,演出場地都在較小的音樂廳舉行,觀眾人數不會超過3,000人。對於這兩次後披頭四時期巡演,麥卡尼表示:「我不想看到的就是我一上台,就面對著五排拿著筆記本的記者,盯著我說:好吧,他不行了,比不上以前了。這種折磨我受不了,於是我們決定去大學演出,這讓我不會那麼緊張。那次巡迴演唱結束後,我覺得我們應該幹點其他的了,於是我們舉辦了歐洲巡演。」

羽翼合唱團的首支美國冠軍單曲《我的愛》,收錄在《紅玫瑰賽道》專輯中,發布於1973年3月。這張專輯是樂團的第二張專輯,後來打上美國排行榜第一位,於英國排行榜則打進前五名。保羅、琳達與前披頭四製作人喬治·馬丁合作完成了單曲《你死我活》,這首單曲成為了詹姆士·邦德系列電影《007:生死關頭》的主題曲。《你死我活》獲得奧斯卡一項提名,於美國排行榜上到亞軍位置,英國排行榜則去到第九位,製作人喬治·馬丁更憑此曲獲得一項葛萊美獎。[90]音樂教授兼作家文森特·貝尼特斯將歌曲評價為「交響藝術搖滾的上佳之作。」

麥卡洛和斯威爾於1973年離隊之後,麥卡尼夫婦與萊恩錄製了專輯《逃走的樂團》。這張專輯於英美兩地皆達到白金專輯銷量,之後樂團又擁有了數張白金專輯。這張專輯於英美兩地都去到冠軍位置,它不僅是樂團首張在兩國排行榜登頂的專輯,而且也成為了首張三度登上告示牌排行榜榜首的專輯。這也是70年代銷量最高的專輯之一,於英國銷量榜上停留達124週。《滾石》雜誌將此專輯評為1974年年度專輯,翌年於葛萊美頒獎典禮上,專輯獲頒贈最佳現代/流行專輯與最佳製作獎。1974年4月,羽翼合唱團獲得第二首美國冠軍單曲,就是專輯的同名單曲《逃走的樂團》。專輯也包括了兩首排行榜前十名的歌曲《噴射機》和《海倫的旅程》,它在滾石雜誌五百大專輯名單上位列418位。

在《逃走的樂團》專輯之後,羽翼合唱團已經是大紅大紫,1975年發布的專輯《火星和金星》與翌年的專輯《音速的羽翼》都成為了冠軍專輯。1975年8月,他們開始了為期14週的羽翼遍布世界巡迴演唱會,包括在英國、澳大利亞,歐洲和美國等地方演出。在巡演中麥卡尼幾年來第一次再演唱披頭四的歌曲,其中包括這五首歌:《一次無意的邂逅》、《昨日》、《黑鳥》,《瑪丹娜夫人》和《蜿蜒曲折之路》。在英國演唱之後,緊接下來樂團雄心勃勃的在美國發表了現場專輯《羽翼遍布美國》(Wings Over America),這個專輯有三張唱碟,後來登上排行榜第一位。

1977年9月,麥卡尼夫婦有了第三個孩子,取名為詹姆士·麥卡尼。同年11月,羽翼合唱團的單曲《金泰爾角》成為了英國歷史上最暢銷的單曲之一。這是麥卡尼個人音樂生涯中最暢銷的單曲,銷量是之前的紀錄保持者披頭四單曲《她愛著你》的兩倍,達到250萬張,直到1984年才被慈善單曲《他們可知現在是聖誕》打破記錄。

1978年羽翼樂團發布《倫敦城》專輯,當中有一首美國冠軍單曲《加一點運氣》,這張專輯也成為繼《逃走的樂團》之後最暢銷的專輯,在英美兩地皆打進排行榜前五名。但是專輯所收到的評價一般都不好,麥卡尼對此也流露出一絲失望。1979年的專輯《回到根本》(Back to the Egg),麥卡尼與皮特·湯森等眾多樂手組成了超級組合「搖滾交響樂團」(Rockestra),合作創作了單曲《搖滾交響主題曲》,歌曲作者表示為羽翼合唱團。《回到根本》專輯雖然暢銷並取得白金銷量,但受到評論家的批評。1979年11月,羽翼合唱團作最後一次巡迴演唱,在英國演出20場,並再次演唱了披頭四時期的歌曲如《用盡方法得到妳》、《山丘上的傻瓜》以及《順其自然》。

1980年,麥卡尼發表了個人第二張專輯《麥卡尼 II》,後來成為英國冠軍專輯,美國排行榜則去到第三位。這張專輯和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一樣,作曲和演唱都是自己一手包辦。專輯中包括了單曲《來了》,這歌的1979年格拉斯哥演唱會現場版本,成為了羽翼合唱團的最後一首冠軍歌曲。1981年初,麥卡尼感到羽翼合唱團的命數已盡,他需要作出改變。1981年4月,樂團因經濟糾紛而解散。

1982-1990年
1982年麥卡尼和史提夫·汪達合作創作了冠軍單曲《烏木與象牙》,製作人是喬治·馬丁,歌曲被收錄在麥卡尼的專輯《拔河》之中。同年,他和麥可·傑克森合作創作歌曲《女孩屬於我》,此曲被收錄在傑克遜的《驚悚片》專輯裡。1983年,他和傑克遜合作了單曲《再說說》,這也是麥卡尼截至2012年最後一首美國冠軍歌曲。他的最後一首英國冠軍歌曲也是在該年誕生的,這是12月5日推出,來自同名專輯的《和平的風笛》。

1984年,麥卡尼參演電影《代我問候布勞德街》,史達爾也在其中飾演了一個角色。但評論家並不喜歡這部電影,《珍萃》雜誌將電影評為「毫無個性、冷血,沒有中心。」羅傑·埃伯特為電影只給一顆星的評價,並表示:「你盡可以跳過電影直接收聽電影原聲帶。」原聲專輯的成績就好多了,其中的主題曲《再沒有寂寞的夜晚》由大衛·吉爾摩彈奏吉他,後來打上美國排行榜前十名的位置。原聲專輯於英國成為排行榜冠軍專輯。1985年,華納兄弟邀請麥卡尼為電影《我們這樣的間諜》撰寫歌曲,他於四天後完成創作並親自演唱了同名歌曲,音樂製作人是菲爾·拉蒙。稍後麥卡尼參與「拯救生命演唱會」,壓軸歌曲演唱了《順其自然》。當時音響設備出現了問題,令到麥卡尼前兩句的演唱和鋼琴演奏都聽不清楚,這時歌迷數度以尖叫聲支持。一會兒之後問題解決,再加上大衛·鮑伊、艾莉森·莫耶,皮特·唐舍德和鮑勃·格爾多夫的登場引起觀眾瘋狂的反應。

1986年麥卡尼和埃里克·史都華合作錄製專輯《按下播放》,其中史都華貢獻了專輯中過半數的歌曲。1987年,麥卡尼曾有意邀請已故皇后樂團的主音歌手佛萊迪·墨裘瑞高歌一曲《很久以前》,不過隨著墨裘瑞被檢驗出罹患愛滋病,加上他決定跟西班牙歌唱家卡芭葉製作跨界音樂大碟《巴塞羅那》,麥卡尼只好親自製作這個項目,而這首歌也是他於年內惟一推出的歌曲,至墨裘瑞於1991年過世後,妻子琳達表示這是他一輩子遺憾。1988年10月,麥卡尼發布專輯《蘇聯之夢》,專輯只在前蘇聯俄羅斯發行,全碟包括13首英語翻唱歌曲,它於兩天之內錄製完成。1989年,麥卡尼和默西賽德郡的音樂老友加里·馬斯登和霍利·詹森灌錄了單曲《渡輪橫過默西河》,目的是為四月發生的希爾斯堡慘劇籌集善款。六月,麥卡尼發布專輯《污泥中的花朵》,這是麥卡尼和艾維斯·卡斯提洛、大衛·吉爾摩,和尼基·霍普金斯等音樂人聯手製作的專輯。麥卡尼後來和琳達一起組建了音樂團隊,請來哈米什·斯圖爾特和羅比·麥金托什作為樂團的吉他手,保羅·維金斯為樂團的鍵盤手,鼓手則是克里斯·懷滕。1989年9月,樂團開始了「保羅·麥卡尼世界巡迴演唱會」,這是麥卡尼十年來首次巡迴演出,他於翌年發布的三唱碟專輯《奇妙演唱旅程》就包含了巡演中的部分內容。1990年9月,美國出版社《娛樂財經》為麥卡尼頒發了獎項,因為他成為了當年演出收入最高的歌手,他在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兩場演唱會收入就超過350萬美元。1990年4月,他創下了「歷史上參加人數最多的運動場演出」的記錄,他在巴西里約熱內盧馬拉簡拿運動場的演唱會有18萬4千人參加。

1991-2000年
麥卡尼於1991年進軍管弦樂,當時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正值創立150周年慶典,於是麥卡尼便獻上了作品。他和作曲家卡爾·戴維斯合作,出品了利物浦唱劇。演出邀請了奇里·特·卡娜娃、莎莉·博格斯、傑里·哈德利、威拉德·懷特和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在利物浦大教堂演出。演出的評價並不好。《衛報》的評價尤為刻薄,將音樂描述為「完全沒有整體性」並且「不敢嘗試快節奏」。報紙還刊登了麥卡尼對此的回覆信,麥卡尼在信中指出了音樂中的一些快節拍而且還說,「幸虧歷史上很多優秀的音樂都不被當時的樂評家喜歡,所以我情願 … 讓聽眾自行判斷作品的優劣。」 紐約時報的評價則稍微好些,稱「劇中有美妙而歡悅的時刻 … 而音樂的誠意還是比音樂的野心更討喜」。在倫敦首演後,麥卡尼在世界各地開展演出,專輯《利物浦唱劇》則在英國音樂周刊古典音樂榜上登上榜首。

1991年,麥卡尼在MTV不插電節目上進行了原音樂表演並發行了專輯《不插電(官方Bootleg)》。在20世紀90年代,麥卡尼兩次與致命玩笑樂團的Youth合作,成立樂團「消防員」。兩人一起在1993年發布了電子樂專輯《草莓海洋遠航森林》。麥卡尼也在同年發行專輯《Off the Ground》。而新的世界巡演於當時展開,同年現場專輯《Paul Is Live》發行。

從1994年開始,麥卡尼開始了與哈里森、史達爾、馬丁開始了為期四年的蘋果唱片《披頭四樂團精選》計劃。[151]1995年,查爾斯王子授予他皇家音樂學院榮譽學者稱號,對此麥卡尼表示,「這對於看不懂樂譜的一個人來說的確很驚奇」。

1997年,麥卡尼發行搖滾專輯《Flaming Pie》。史達爾在歌曲《美麗的夜晚》中擊鼓。同年晚些時候,他發行了古典專輯《立石》,專輯在英美兩地古典音樂排行榜上均為冠軍。1998年,他發行了專輯《燈心草》,這是消防員樂團的第二張專輯。1999年,麥卡尼發行專輯《Run Devil Run》。專輯一周就完成了錄製,大衛·吉爾摩和Ian Paice參與了錄製,專輯中的歌曲多為翻唱,3首歌曲為麥卡尼原創。他計劃製作這張專輯已經很久了,主要是受琳達的鼓勵,可是琳達在1998年因癌症去世,計劃便推遲了。[158]

在1999年,他繼續嘗試交響音樂,發行專輯《Working Classical》。[159]2000年,他和Youth與超級毛絨動物樂團合作錄製專輯《利物浦聲響拼貼》,在專輯中,他們使用了麥卡尼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極為熱衷的拼貼技術與具體音樂技術。[160]在紀念琳達的專輯《獻給琳達的花環》(2000)中,麥卡尼創作了Nova一曲獻給亡妻。

2000-2010年
當九一一襲擊事件發生時,麥卡尼就在約翰·甘迺迪國際機場停機場上目睹了悲劇的發生,因此,麥卡尼舉辦了紐約市慈善演唱會。在同年11月,麥卡尼發行了錄音室專輯《Driving Rain》,其中包括了歌曲《自由》,歌曲就是為9·11所創作。次年,麥卡尼與Rusty Anderson與布萊恩·梅組建樂團巡演,樂團鍵盤手是保羅·維金斯,鼓手是Abe Laboriel, Jr.。他們於2002年4月開始了Driving World Tour世界巡演,在美國、墨西哥和日本演出。巡演後他發行了雙面專輯《重返美國》,而於2003年在全球發行的內容大同小異的專輯名為《重返世界》。巡演收入1.26億美元,平均每場演唱會收入200萬美元,公告牌將其列為年度四大巡演之一。

2002年7月,麥卡尼與海瑟·米爾斯成婚。11月,麥卡尼參加了在喬治的逝世周年紀念日時舉辦的喬治紀念演唱會。他還參加了超級碗:在2002年的第三十六屆超級碗賽前演出中演唱歌曲「自由」;在2005年的第三十九屆超級碗上在中場演出更擔任主角。英國紋章院在2002年授予麥卡尼個人紋章。麥卡尼的飾章部分是一隻用爪子抓著吉他的利物鳥,以代表他的利物浦出身和音樂生涯。而紋章的盾形部分中的四個彎曲的部分很像金龜的背部。而紋章銘言是拉丁文Ecce Cor Meum,意思是「看清我心」。2003年,麥卡尼的女兒Beatrice Milly出生。

2005年7月,他在現場八方慈善演唱會中表演,和U2以一曲《佩珀中士的寂寞之心俱樂部樂團》開場,並以《Drive My Car》(與喬治·麥可合唱)、《Helter Skelter》和《蜿蜒長路》結束表演。9月,他發行了搖滾專輯《後院中的創作與混亂》,專輯中的大部分樂器都是他本人來演奏的。2006年,麥卡尼發行古典專輯《看清我心》。搖滾音樂專輯《記憶將滿》於2007年發行。2008年,他發行了他的「消防員」樂團的第三張專輯《電子爭吵》。同樣是在2008年,他在利物浦進行表演以慶祝利物浦成為當年的歐洲文化之都。在2009年,在停演4年後,麥卡尼再次舉辦現場演唱會,表演超過80場。在披頭四當年首次在美國電視節目埃德·沙利文秀亮相的45年之後,麥卡尼重回當年的紐約劇院參加大衛·萊特曼深夜秀。[183]2009年9月9日,百代唱片歷經4年的披頭四專輯重製計劃完成,並在當天發行遊戲《搖滾樂團:披頭四》。

麥卡尼的巨大名聲使他成為了著名建築剪彩的熱門人選。在2009年,在紐約皇后區,為取代謝亞球場而建的花旗球場建成後,麥卡尼在當地舉辦了3場售罄演唱會。這三場演唱會後來被錄製成專輯《晚上好,紐約城》。2010年,麥卡尼為坐落於匹茲堡的庫索爾能源中心的竣工剪彩。

2011-至今
2011年7月,麥卡尼在洋基體育場舉行了兩場滿座演唱會。紐約時報評價了首場演唱會並認為麥卡尼「毫無退意,仍然在各大體育場內舉行著馬拉松式的巡演。」2011年9月,受紐約市芭蕾舞團之邀,麥卡尼首次和皮特·馬丁斯合作編排舞劇海洋王國。同樣是在2011年,麥卡尼與南希·謝維爾成婚。2012年2月,他發行了專輯《愛的簽名》,專輯中絕大部分都是翻唱。同月, 美國國家科學院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授予他MusiCares年度人物稱號,在這2天後他在第54屆葛萊美獎上進行表演。

至今,麥卡尼仍然是吸金巨星,2012年5月在墨西哥城舉辦的兩場演出吸引觀眾超過10萬人,吸金600萬美元。2012年6月,麥卡尼為伊莉莎白二世的舉辦於白金漢宮外的登基60周年演唱會壓軸出場,表演的歌曲包括《順其自然》和《你死我活》。在2012年7月27日舉辦的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典禮上,麥卡尼壓軸登場並以《The End》和《Hey Jude》結束了開幕式。演出的報酬是1英鎊。12月12日,麥卡尼和涅槃樂團在世的成員合作,在12-12-12桑迪颶風賑災演唱會上演出,演出全球播出,觀眾超過200萬人。2013年8月28日,麥卡尼發布了新專輯《New》的主打同名歌,而專輯則在2013年10月發行。專輯發行後,麥卡尼為宣傳新專輯在BBC2台及紐約時代廣場演出。

Dick Dale

在“滾石史上最偉大的100位吉他手”中,戴爾在2003年排名第31位,2011年修訂後排名第74位。理查德·安東尼·蒙蘇爾(Richard Anthony Monsour,1937 年 5 月 4 日 – 2019 年 3 月 16 日),藝名Dick Dale,是一位美國搖滾吉他手。他是衝浪音樂的先驅,借鑒了中東音樂的 音階並嘗試了混響。戴爾被稱為“衝浪吉他之王”,這也是他第二張錄音室專輯的名稱。

戴爾是有史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吉他手之一,尤其是在 1960 年代初期。[2]大多數衝浪音樂的主要樂隊,如海灘男孩、Jan 和 Dean以及The Trashmen,都受到戴爾音樂的影響,並且經常在他們的專輯中收錄戴爾歌曲的錄音。[3]他的風格和音樂影響了Jimi Hendrix、Pete Townshend、Eddie Van Halen和Brian May等吉他手。[3] [4]

他因推廣顫音拾音而受到讚譽,顫音拾音技術現在廣泛用於許多音樂流派(如極端金屬、民謠等)。在像 Eddie Van Halen 這樣的吉他手進入音樂界之前,他快速的單音符斷奏技術是無與倫比的。他被認為是推動放大極限的重金屬之父之一。

與Leo Fender合作,Dale 還推動了電放大器技術的極限,幫助開發了能夠產生厚實且以前聞所未聞的音量的新設備,包括有史以來第一台 100 瓦吉他放大器。Dale 還率先使用便攜式混響效果。

他在電影《低俗小說》中使用了昆汀·塔倫蒂諾 (Quentin Tarantino)錄製的“ Misirlou ”唱片,這使他在 1990 年代回歸,發行了四張專輯並進行了世界巡迴演出。他還憑藉與Stevie Ray Vaughan合作的歌曲“ Pipeline ”獲得格萊美最佳搖滾器樂表演獎提名。

Dick Dale & The Del Tones – Surfin’ and a-Swingin’ (1963) – Feat. Frankie Avalon – HD

DICK DALE -“Riders In the Sky” (1963)

Dick Dale – Miserlou – #HIGH QUALITY SOUND 1962

Dick Dale–Nitro (HQ)

Tony Iommi

東尼·艾歐密(英語:Tony Iommi,1948年2月19日-),本名安東尼·法蘭克·艾歐密(Anthony Frank Iommi),是一位英國的吉他手、詞曲作家與唱片製作人。他以身為重金屬音樂始祖之一的黑色安息日吉他手而成名,有「重金屬音樂之父」、「即興重複段之王」(Riff Lord)等美譽,也是該樂團的四位創始人之一。在黑色安息日活動的四十九年時光裡,其陣容經歷了多次變化,東尼·艾歐密是唯一不變的成員,他也是黑色安息日主要的作曲者。

1965年在組成黑色安息日之前,17歲的東尼·艾歐密在工廠當焊工時,不慎被金屬壓版奪走了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端。後來他為了克服彈琴障不斷嘗試各種方法,最後自行發展出陰沉、緩慢的特殊吉他音色。1968年,在黑色安息日還叫做「地球」的時候,東尼·艾歐密曾受到邀請而短暫加入傑叟羅圖樂團,1969年回到「地球」,樂團才改名為黑色安息日。1970年他們發行了第一張錄音室專輯《黑色安息日》。2000年,發行第一張個人錄音室專輯《艾歐密》,2004年發行續作《1996年DEP時期》。2006年組成天堂與地獄,2010年在羅尼·詹姆斯·迪歐去世後解散。

東尼·艾歐密是廣泛公認有史以來最偉大、最有影響力的搖滾/重金屬吉他手之一。皇后樂團的布萊恩·梅稱他是「真正的重金屬音樂之父」、金屬製品的詹姆斯·海特菲爾德稱他是「重金屬樂句之王」、猶大祭司的羅柏·哈爾福德也說:「創造重金屬重覆樂句的人,就是東尼」。2005年,在英國重金屬雜誌《金屬之鎚》的讀者調查中,他是公認的「即興重覆段之王」。2007年,英國搖滾樂雜誌《經典搖滾》將他評為「最狂野的一百名吉他英雄」第6名。2011年,美國權威音樂雜誌《滾石》將他列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百名吉他手」第25名。英國音樂作家喬爾·麥基弗稱讚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重金屬吉他手」第6名。2012年,美國音樂雜誌《吉他世界》將他評為「歷史上最偉大的重金屬吉他手」第1名、「歷史上最偉大的搖滾吉他手」第7名。

The Guitars of Tony Iommi: A Short History

Tony Iommi – Heaven And Hell Solo 2009

10 Best Tony Iommi Riffs

Queen / Roger Daltrey / Tony Iommi – I Want It All 1992 Live

早年生活
東尼·艾歐密1948年2月19日出生於英國西米德蘭茲郡伯明罕,是安東尼·法蘭克和希薇亞·瑪麗亞·艾歐密的獨子[1][2]。母親的娘家姓瓦倫蒂尼,是義大利的葡萄園業者,她出生於巴勒摩[1]。父母將阿斯頓的住家客廳改裝為一間商店,很快成為社區裡的熱門聚集地[1]。商店由他的母親經營,而父親的職業是木匠[1]。八到九歲的時候,因為和其他小孩追逐而摔倒,導致他的上唇嚴重受傷而留下疤痕。他被其他孩子取了綽號「疤面」,成年後他便留起鬍子蓋住痕跡,成為他的標誌形象[1]。中學就讀於樺木道現代中學,一年後他將會認識就讀同一所學校的奧茲·奧斯本,多年後他們會與另外兩人共組黑色安息日[1]。

大約十歲左右,由於住家和學校社區治安不靖,為了保護自己,東尼·艾歐密開始鍛煉身體和格鬥技巧,學習柔道、空手道和拳擊。他變得十分擅長拳擊,也希望將來能擔任夜總會或俱樂部的保鏢,這樣就不用像一般人那樣只能當工廠工人、然後枯燥無聊的度過一輩子。隨後他受到影子樂團影響,對玩音樂產生了志趣。一開始想打爵士鼓,但由於聲音太大,他選擇學習彈奏吉他,將影子樂團的吉他手漢克·馬文當作效仿對象。由於他是左撇子,因此彈吉他也是用左手撥弦、右手壓弦。完成學業後,東尼·艾歐密曾在一家樂器行工作過一段時間,但被雇主誣告偷竊後憤而辭職,於是他短暫做過水管工人、薄金屬板學徒,後來在戒指工廠擔任焊工[1]。青年時期的東尼·艾歐密白天當工人,晚上則參加一支叫做搖擺雪佛蘭的樂團,在各個俱樂部演奏。最後由於他出色的吉他表演,一位經紀人看中他,並且向他提供一個在德國的職業演出機會。

斷指意外與克服彈琴障礙

獲得青睞的東尼·艾歐密正值十七歲,他在工廠上班的最後一天,不慎被金屬壓版奪走了右手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端[6]。他在急診室裡被醫師告知永遠不能彈琴了,他回憶說:「好幾個醫生都告訴我別想再彈吉他了,這令我難以接受,我曾經認為我的手真的廢了、玩搖滾的日子已經拜拜了。但是我最後還是振作起來,一心想找出還能讓我彈好吉他的辦法」。在意外失去指端的時候,他幾乎放棄了音樂之路。然而,他的工廠領班拿了一張爵士樂吉他手金格·萊恩哈特的作品給他聽,因為金格的兩根手指在一場大火中燒掉了,於是彈奏時都只用了兩根手指頭壓在指版上。這給予了東尼·艾歐密振作的動力,他回憶說:

「 領班告訴我:「聽聽這人彈的吧」,我回他:「沒可能!我現在最不想做的就是聽人彈吉他!」,不過他一直堅持,到最後播放唱片給我聽,我跟他說彈得很好,然後他告訴我:「你知道嗎?這人左手按弦只用兩根手指,因為他曾遭可怕的火災燒傷」。當頭棒喝之下,所聽所聞簡直令我無比拜服。我受此啓發,就開始嘗試再彈吉他。 」


受到金格·萊恩哈特啟發,東尼·艾歐密決定再次嘗試彈吉他,即使因為手指缺損而使他彈得相當痛苦,仍未放棄。一開始他試著改用右撇子的方式來彈奏,但是行不通。雖然這是一個選項,但是他從來沒有認真考慮過換手或練習用右手撥弦。2008年,在接受美國音樂雜誌《吉他世界》採訪時,他被記者問及「是否有試過改成右撇子?」。東尼·艾歐密回應:

「 如果還能回到從前的話,我可能會改變作法。當時我的吉他已經彈了兩三年,看看現在,我可真是彈了很久。我以為我永遠無法改變我的方式,事實上,如果當時我就決定要練習換右手,總有一天還是能辦到的。我確實有試過換手,但我沒有耐心那樣笨拙的一直試下去,對我來說用右手準確的撥弦似乎是不可能的。我決定做我能力所及的,補救我原本慣用的左手,我自己做了一些塑膠指套,然後就這樣一直堅持下去了。 」
無論如何,他仍然決定要用左手彈吉他。為了做到這一點,他自製了塑膠指套戴在殘缺的手指上。他將清潔劑瓶子熔化後,用砂鑄造和烙鐵使其接近手指的形狀和尺寸,然後把皮夾克剪成小塊材料,黏在指套的末端增加摩擦力。這產生了兩個技術問題,首先,指套讓他那兩根斷指感覺不到吉他弦,這對演奏有很大的影響。其次,這樣很難確實的按弦。於是他開始把琴弦調鬆,減輕來自弦的壓力。奧茲·奧斯本回憶說:「直到今天我還是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不管他到什麼地方,他都隨身帶著一個大袋子,裡面裝滿了他在家裡自製的指套和皮革墊,他也一直隨身帶著烙鐵來調整那些指套。我每次看東尼彈吉他都會感到震撼,『他到底付出了多少來克服這一切?』。因此我對東尼·艾歐密相當敬畏、尊敬」。

東尼·艾歐密回憶說,當時沒有專用的輕型吉他弦,只能換成斑鳩琴的弦來減低持續按弦的壓力。直到1970至1971年左右,畢卡妥音樂家琴弦為他額外製作了輕型(.008 – .032)吉他弦。此外,他的斷指主要用於微動和弦,而不是單音符獨奏。1974年,東尼·艾歐密向美國音樂雜誌《吉他玩家》表示,改良後的頂針幫助他克服了技術問題,這樣讓他更容易使用小拇指按弦。後來,他也嘗試用不同的吉他調音,包括把標準的E降到了C ♯(1到6弦全面調降三個半音,例如《現實之王》中的〈墳墓之子〉、〈世界之王〉和〈虛無的境界〉)。東尼·艾歐密說,這樣做主要目的是創造一個「更宏亮、更厚重的聲音」,放鬆琴弦能讓他更容易按壓。於是他形成了陰沉、緩慢而且兇殘的吉他風格,在當時音樂界裡是最黑暗的音色。奧茲·奧斯本說:「這種風格是沒有人可以複製的,幹,即使他們想『致敬』」。

雖然他因此創造了獨特風格,對搖滾樂衍生出重金屬音樂具有重大影響,不過東尼·艾歐密在2016年直言,失去指端是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 斷指成了負擔。有些人說斷指一事使到我發明出我的音樂彈奏,但是我不知道是否當真如此。斷指只是我需要學會共存的事。你的演奏風格會受其影響;你的手無法感覺弦壓,而且有一些和弦我是不能彈的。一開始醫生就告知我:『你不能再彈吉他了』。但我相信我做得到,而且成功了。

Graham Russell

Air Supply – Every Woman In The World

ZACKY VENGEANCE

A7X: Zacky Vengeance & Synyster Gates – Bat Country Guide

10 Unforgettable Zacky Vengeance Avenged Sevenfold Moments